期刊看台
作者:《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4日 14版)
李朝全《到深圳去》(报告文学)
载《北京文学》2020年第8期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间,深圳从一个只有3万多人的小渔村,跻身全国一线城市,这一发展奇迹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作者通过讲述若干人物相似的命运抉择,描绘出孔雀东南飞、人往深圳走的时代热潮,试图揭开深圳快速崛起背后的人才密码。
姚鄂梅《喳喳》(短篇小说)
载《清明》2020年第4期
小纹即将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纠纠在上幼儿园,老二喳喳还未出生,却“不得不”加入到为年幼的孩子报班、测试、抢名额的队伍中。全家老小的烦躁情绪在缓慢积累,小纹噩梦连连。小说直击教育中的诸多困惑,最终以荒诞的笔触完成了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寓言。
期刊看台
作者:《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31日 14版)
徐怀中《万里长城万里长》(短篇小说)、刘庆邦《远去的萤火》(短篇小说)
载《人民文学》2020年第7期
《人民文学》在这一期推出两篇名家的重磅新作。
当年在革命历史的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小号兵,如今是一度成了“植物人”又被奇迹般唤醒的老英雄。徐怀中的《万里长城万里长》是一部短篇小说,却拥有张力十足的故事场,幽深记忆和当前情状相映、初心和童心合体,文字疏朗,情节别致,感受细腻,况味深远。刘庆邦的《远去的萤火》从对父辈的回忆中寻味儿时的风雨人生,自然亲切的语调,让河堤与萤火无意中带上了象征色调,呈现着可依可靠的情感,也表达出对童话情境的留恋。
孙郁 张莉“众语喧哗,生机盎然”(文学对话)
载《北京文学》2020年第7期
这是关于70年北京文学发展的一场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深度对谈,两位学者以开阔的视野和充实的个案,站在时代高点回顾并梳理北京市70年的文学发展史,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北京作家作了客观、有见地也恰如其分的评价,信息量大,读来轻松又开人眼界。
|